本报讯 近年来,市水利局围绕保障粮食安全,推动节水增效,在创建节水型灌区上走在全省前列,营口灌区先后获评标准化管理省级先进灌区、标准化管理国家级先进灌区和全国节水型灌区,4个泵站获评标准化管理省级先进泵站,10个泵站获评标准化管理省级达标泵站。
营口灌区是我省大型灌区之一,有效灌溉面积64.76万亩,水稻为灌区主要种植作物。灌区内有总干渠9条,全流域有17个排水分区,总集水面积345.04平方千米。灌区内由河、渠形成干、支纵横交错的供、排水网络。
夯实节水基础设施,坚持开源节流。“十四五”期间,我市投入资金3.74亿元,实施营口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工程,对渠系建筑物及配套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工程运行后,有效提高渠首提水能力和渠系输水能力,灌水周期缩短2—3天,提水能力比原来提高35%,在解决灌溉“跑冒滴漏”问题的同时,也为推进灌区节水奠定了基础。
创新数字节水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在灌区管理能力“软件”上发力,投入1200余万元,建立智慧水利平台,运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实时开展水量计量监测,落实节水措施,推动灌区水资源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一是精准计量。在灌区水源点、产权分界点、水费结算点布设自动化计量设施,保证灌区用水总量控制的精准度。二是精准计算。通过前期数据采集,配合系统辅助决策功能模块,科学合理地计算灌区内不同种类、不同时期、不同面积的作物供需水量,为精准调度,按需分配提供数据基础。三是精准调度。通过采集灌区的实时数据,包括水位、流量、水质、气象等,根据灌区每条渠道所灌溉的实际亩数,进行计划配水,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制订灌区用水的精准调度方案,包括灌溉时间、灌溉量、灌溉方式等,保证灌区节水,以往灌溉中出现的“大水漫灌”现象有了很大改观,每年节水1700万立方米。
改革管理机制体制,推进节水增效。在促进灌区灌溉节水过程中,结合灌区标准化管理创建工作,推进管理模式向精细化转变。一是完善机构组织体系。组建营口市大石桥水利供水集团有限公司,将原有分散的8个事业单位改制变企,全部纳入集团统一管理。二是完善设施管理体系。建立水利设施资产台账,明确资产权属,签订管护合同,全面落实设施管理责任。三是完善内业制度体系。实行灌区取水许可制度,建立管控引供水指标台账;采取市与县、县与镇、镇与村“三级”签订供水责任书,推行用水年度考核制度;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64.76万亩,开展灌溉试验和技术推广,合理利用灌区管理范围内国有水资源,保值增值,从制度上杜绝“争抢水”现象的发生,确保水资源节约高效、合理利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