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信息分类
热门关键字:畜牧业 特养 淡水养殖 海水渔业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乡村振兴乡村文化

文明新风吹拂美丽乡村

        本报记者  肖 南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更要“铸魂”。农民的精神风貌,影响着乡风民风,也影响着农民生活幸福指数。

        “当兵考大学,乔迁盖楼座,过个六十六大寿都得摆两桌”,农村厚厚的人情账本曾经压得广大农民喘不过气。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在广大农村,党员干部对文明乡风建设起着积极的导向和带动作用。2018年,大石桥市黄土岭镇前仙峪村在东部山区的几个乡镇中率先提出“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余事不办”的倡议并将其纳入村规民约。一石激起千层浪,“不让待客儿,以前随出去的礼,咋回本?”村党支部书记沈恩会告诉记者,那段时间,村民都借由买房乔迁待客儿,手指向哪个房,哪个房就是待客儿的缘由,“手指房”比比皆是,可村民碍于面子谁也不点破。提前收回礼金的急迫让村民不得不说谎,这也让移风易俗推行起来困难重重。“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党员干部必须带头打样儿。”2019年,沈恩会家添了二孩,在农村添丁进口是大事儿,他却坚决不待客儿。党员干部打头阵,群众从“袖手观”到“拍手赞”,从“站着看”到“跟着干”,4年来,全村累计简办包括乔迁、升学、大寿等在内的13项不必要待客儿事由300多件。村民刘文胜算了一笔账,过去每年平均随出去七八千元,现在每年礼金不到2000元,长远看,这笔账划算。今年,他的孙子考上大学,他也响应号召没办升学宴。

        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党员、党员看干部。现如今,我市广大农村均已建立起红白理事会、乡风文明理事会等民间议事机构,建章立制,狠刹人情风,移风易俗这把“乡风文明新钥匙”打开了乡风文明建设、群众人情减负“两把锁”,为乡风文明染新色。

        破旧立新,方能长久。农村是“熟人社会”,邻里之间、家庭成员之间既互帮互学,又互督互促。老边区将推进移风易俗与评选“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家庭”等活动结合起来,让身边好人引领身边人好。今年,老边区共评选区级“最美志愿者”20人,“最美志愿服务组织”10个,“新时代好少年”6人,“文明家庭”14户。

        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当乡风文明建设成果兑现成村民口袋里的实惠,大家对推进共同富裕的理解和认同空前一致。鲅鱼圈区芦屯镇小望海村依托红色党建、科普农业、亲子游乐三大旅游板块,大做农耕文化和红色旅游文章,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去年新建的村史馆成了游客必经的打卡地,从今年“七一”到现在,累计接待省内上百个党支部,全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我们两个月就建成了村史馆,上千件老物件都是村民自发捐赠的,大家齐心协力要把这件事干成。”谈到村民们的凝聚力,村党支部副书记汤小明满脸自豪。

        工作力量动起来、基层阵地用起来、珍贵资源保护起来、各类活动开展起来……近年来,我市充分挖掘整合乡村优秀文化资源,不断增强村民之间的情感联系和文化认同。盖州市通过开展古树名木的普查、建档、标牌等工作,守好古树名木,留住美丽乡愁;老边区大力培育网红经济,让每一位农民都有出彩的机会,涵养乡村人文精神;大石桥市依托黄土岭镇七一村“红色阵地”推动“乡音”传“党音”……营口正深化文明乡风建设,努力推动广大农民在共同富裕中实现精神富有,在现代化进程中文明先行。 
来源:营口日报      责任编辑:       时间:2022/10/12 8:2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