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热门关键字:畜牧业 特养 淡水养殖 海水渔业更多>>
信息分类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益农时讯营口农业

产业兴旺绘就增收好“丰”景

        本报记者 李 旭

        开栏话

        在希望的田野上,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展开。党的十八大以来,营口市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产业提质增效、乡村治理能力提升、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乡村环境美丽宜居、文明乡风吹进农家。即日起,营口新闻传媒中心推出全媒体系列报道“山乡新巨变”,为您一一呈现这些充满乡土气息的幸福图景,以登高望远、奋力争先的新干劲新气象,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秋风徐来,营口“丰”景如画;秋风临别,营口鱼米满仓。

        又是一年丰收时节,9月22日,2022中国(营口)海蜇节暨中国(营口)国际渔业博览会、东北亚(营口)农副产品展销会如约而至。放眼展厅,除却C位“出圈”的营口海蜇,大米、苹果、葡萄……目之所及皆是营口作为“三水之乡”的骄傲。优异的产业成绩单背后,是辽河儿女敢为人先的勇气、持之以恒的勤奋和因地制宜的智慧。

        “海蜇渔场”渐变“海蜇磁场”

        海域环抱成湾、饵料丰富、光照水温适宜……恰到好处的地理环境满足了海蜇生长的自然条件。9月18日,盖州市德辉水产品加工厂的船队结束一个半月的捕捞工作。“今年可能是10年来产量最高的一年。”总经理陈长健说。

        丰收,只是一个开始。在码头,工人们将海蜇分割、盐渍,从源头锁住鲜味;在无菌车间,海蜇被深度加工成兼顾口感和味道的即食产品。海蜇企业进入新一轮的忙碌。

        盖州市德辉水产品加工厂经历五代传承,一直保留着“陈氏传统海蜇加工工艺”。改革开放后,陈氏后人总结生产加工经验,着手创办企业,并打响“滢辉”品牌知名度。随着电商平台崛起,尤其是直播风口到来,企业又深耕线上市场,在淘宝、京东、快手、抖音等多平台抢得先机。

        如此轨迹,仿佛营口海蜇产业发展历程的缩影。上世纪80年代起,营口人从传统渔民生产逐渐变为公司介入、村镇联合、国内外企业联合。营口逐渐从赶潮抢鲜的“海蜇渔场”,发展成培育资源的“海蜇牧场”,再到“把海蜇卖向全世界”的“海蜇市场”。

        2018年9月,营口市举办首届“中国·营口海蜇节”,以海蜇之名邀八方宾客。次年,营口海蜇节被列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农业农村部系统组织开展的22项系列活动之一,营口摘得“中国海蜇之乡”头衔。五年来,营口市依托这一品牌节庆活动,促进农产品国内外贸易,开展农业对外合作交流,树立农业企业品牌形象,一次次证明了“海蜇磁场”的吸引力。

        “一粒米”做出大产业

        9月下旬,大石桥市水源镇水稻进入成熟期,秋收备战工作陆续启动。在此之前,营口渤海米业有限公司还有一道工序要完成:收蟹。

        和本地很多企业一样,营口渤海米业有限公司仍在一定比例面积的土地上保留着古老的“稻蟹共生”模式。水稻与河蟹共生130多天,蟹吃虫饵,蟹粪肥田,促成了独特的生态循环链。这样的稻米产量虽然不高,但“一亩田产出两份钱”。水稻收割前,河蟹已提前“变现”。“蟹田大米能直观地给人绿色、环保的印象,所以近些年来销路一直很好,尤其在中高端市场很受欢迎。”销售经理杨柳告诉记者。

        这样的市场认可度来之不易。营口大米种植历史悠久,但在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下,行业发展并非顺风顺水。早年间,加工企业习惯各自为战,导致“营口大米”整体竞争力不强,销售半径短。

        深挖本土优势、引进先进技术、明确行业标准、提升产品品质……为将“一粒米”做成“大产业”,营口市下足功夫。“营口大米”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中国驰名商标后,共同打造区域品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集聚力量,抱团发展。2020年底,营口市成立大米协会,市内稻米生产、加工、贸易、储藏、检验、运输、科研等企事业单位自愿加入。企业结联盟、联盟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大米现代化生产经营模式高效整合资源,目前我市已形成大米、稻米食品、米糠、稻谷等完整的产业链条。在此基础上,名优新特市场得到培育,中高端精品市场逐步打开。

        “小、精、特”开辟新市场

        丰产与丰收之间,并不是必然的因果关系。产量提升,也意味着农民可能面临产品供大于求、价格一降再降的尴尬。

        近年来,营口市发展精品农业,突出地域特色,尽可能巧妙地避开同质化竞争,激活新的市场潜力。

        鲅鱼圈区红旗镇强化农业品牌化与高质化建设,引进新品种,把“大路货”做成“大IP”,让同一片土地上生长出的葡萄“身价百倍”;盖州市太阳升办事处黄大寨村将小黄旗西瓜贴上二维码,绿色无公害生产过程等信息实现全程可追溯,一时间小黄旗西瓜成为“网红瓜”;大石桥市高坎镇党家村受地理位置、土地条件等因素制约,水稻产量始终上不去,村民转换思路,利用村里的坑塘洼地养殖淡水鱼,没想到闯出了一条致富路……

        突出“小而精、特而美”,满足市场对高品质、特色化产品持续增长的需求,一系列打法已见成效。营口市一批批的“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准自身定位,同时也为当地人开辟了一条条在家门口就业、致富的新路子。

        兴一项产业,富一方百姓。产业兴旺的成果装进农民的“钱袋子”。近年来,营口市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持续增长。今年上半年,数字达到12710元,排名全省第3位,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618元。

        春华秋实,人们眼中的“丰”景是满载而归的渔船,是稻浪滚滚的农田,是芬芳馥郁的果园。这丰收盛景的前方,一幅乡村振兴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来源:营口日报      作者:       时间:2022/10/10 9: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