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热门关键字:畜牧业 特养 淡水养殖 海水渔业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益农时讯营口农业

优势在山坡 致富靠苹果

大石桥市汤家村见闻
        本报记者 仲属宁 王晓叶 王姝

        3月10日,记者到基层联系点大石桥市周家镇汤家村。

        一路上放眼望去,目之所及,一行行苹果树布满山野。“致富靠苹果”,这是汤家村果农的共同心声。该村有230户600余人,山地果园面积超过800亩,实现年产值约1000万元,人均苹果收入12000多元,成为远近闻名以果致富的小山村。

        初春乍暖还寒,勤劳的果农已经开始在果园里忙碌。

        人勤春来早

        春季是苹果树生产的第一个技术环节,是苹果树萌芽、开花、坐果的重要时期,它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当年果品产量和质量。随着气温的回升,苹果树从休眠期转入萌芽生长期,也就进入管理的关键时期。

        “现在比较冷,能做的就是清园,将杂草、落叶、残枝、僵果、废旧果袋、剪除的病虫枝及刮掉的老翘皮等全部清理出果园,再接着就是喷布石硫合剂,防治苹果干腐病、白粉病、介壳虫等多种病虫害。每棵树找找,及时刮治苹果树腐烂病斑。在苹果树萌芽前完成整形修剪,管理好不出现大小年结果现象。在苹果树发芽前,追施1次肥,满足果树正常萌芽抽梢、开花坐果的需要……做好一切准备,迎接果树开花结果。”

        “一棵苹果树,致富一群人,也振兴新农村。大家尝到了甜头,主动在房前屋后种上苹果树、李子树。我们这个小村,种植果树最少的户都已经五六百棵了,每年的收入都蹿高哩。”村党支部书记曲成山兴奋地说。

        产业“风向标”

        乡村产业振兴要找准方向。必须立足市场需求、自身条件、发展规律,因地制宜,以差异化、特色化发展取胜,成为水果发展专业村。

        山还是那一片山,人还是那一方人。随着百姓思想的转变,一条康庄大道正在山村人民的眼前愈发清晰。

        山间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间长,再加上清新的空气、纯净的水源和富含大量矿物质的土壤,使汤家村的“红富士”苹果颜色鲜艳、脆甜可口,素以色、香、味俱佳著称,有“片红”、“条红”等四五个品种。绿色无公害的山地苹果受到广大市民的钟爱,苹果树成为老百姓的“摇钱树”。

        “苹果产业的发展和壮大,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我们这些昔日贫困的山区农民的生活,让我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现村里的一百来户贫困建档立卡户全部脱贫。我们村主要以苹果为主,年产量在五六百万斤。

        汤家村的苹果不愁卖,在树上时就有水果销售商定下来,到了卸果时,卸完拉走付钱。

        记者了解到:经过多年的栽培与发展,汤家村的苹果树不断在改良品种,耐寒、矮化……只要有新品种,村里就有人引进、培育、推广,优化品种、调整栽培技术、提高防灾能力,一路求新求变,发展水平持续提升。

        传统苹果园的打药防病,是果农最头疼的问题。一担一担往山上挑水,背上沉重的药桶,费时费力不说,还必须在气温最高的时段进行,极易引起果农药物中毒。现在苹果树打药,柴油拖拉机牵引的大型喷雾式打药机械,一次可以装48担水,在山脚下,一按开关,就可以喷洒,一小时喷药120多亩,与人工一天喷2亩地的工作效率相比,工作效率是人力的近500倍。

        施肥,也不再是原来的车拉,肩挑,现在施用水溶肥,启动机器,脚一踩,肥料灌进土壤;叶面肥可以向打药一样喷洒在叶面上。

        现在果园除草,也不用人或弯着腰,或蹲在地上,累了或坐在地上,一点一点去拔,而是有了割草机、旋耕机,为了不伤害土壤,保证果品质,果农很少用除草剂。

        大数据构建“信息桥”,先进的栽培技术、管理技术被及时引进来,想尽一切办法把苹果往好了种,苹果好才能卖得好。

        种下一棵苹果树,带动了一群农民发家致富;种下一片苹果树,促进建成完善了现代苹果全产业链条;种下一村苹果树,展开了村美、民富的精彩新景象。 
来源:营口日报      责任编辑:       时间:2023/3/16 14: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