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热门关键字:畜牧业 特养 淡水养殖 海水渔业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市场分析质量安全

选好有效治理的可靠路径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成因复杂,治理更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从国外经验和近几年的工作实践看,落实生产者主体责任是解决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根本出路,而落实生产者主体责任的关键则是要解决好生产者安全生产的“能力”、“动力”和“压力”问题。

        确保“产出来”的前提是要提升生产者质量安全控制能力

        生产者的生产行为是决定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关键因素,生产者的质量安全控制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高低。落实生产者主体责任,除了要让生产者将农产品质量安全要求“内化于心”,更重要的是要“外化于行”,督促指导生产者严格执行生产操作规范,把标准化生产要求落实到具体生产实践中。

        提升生产者安全控制能力,推进组织化和标准化是两个重要途径。标准化是安全生产的基础,而组织化是标准化的前提,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难于落实标准化生产要求。提升组织化和标准化水平,一方面应当积极构建新型的生产经营模式,支持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协会建设,充分发挥其在引导标准化生产、农民自律、指导生产、统一销售等方面的积极推动作用,结合土地确权的推进,加快土地流转,推行适度规模经营;另一方面应当加快农业标准化推广,推进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加大生产者培训力度,推行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推广优质种苗和适用配套技术。

        运用市场的力量,让生产者主动“产好”和“管好”是重要的努力方向

        在以往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中,管理的色彩更浓。强调更多的是发挥政府的作用,实施强有力的监管。但是农产品量大面广,政府的监管力量毕竟有限,而市场的约束、导向、淘汰、择优等资源配置优势是任何力量都难以比拟的。所以,我们应当重视发挥市场在农产品质量安全上的资源配置和市场引导的作用,鼓励引导生产者从“要我产好”转变为“我要产好”。

        要发挥好市场这只“无形的手”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的作用,品牌就成为了关键。品牌是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一个纽带,它承载的是生产者的信誉和消费者的信任,起到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属性信息有效传递给消费者的重要作用。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部分生产者或企业只顾眼前利益,缺少长远眼光,缺乏品牌意识,在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积极性不强。当企业有了自己的品牌和一定的市场知名度,他们有维护自己品牌信誉的迫切需求,保证产品质量安全的内生动力充足,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会不惜成本,因为品牌价值最终会转化为市场效益。

        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推进社会协同共治,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天罗地网”

        我国当前所面临的现实情况是,全国有2.8亿农户,农产品生产主体数量庞大,农产品卖全国、买全国,流通环节多,量大面广,并且以生鲜产品居多。面对数百倍甚至上千倍于监管人员的监管对象,监管部门不可能靠人力对一家家企业、一个个生产个体进行全天候监督,要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有力有效防治问题有很大难度。同时,新业态、新技术的出现,也让监管难度更大。正因此,需要激发全社会的“主体意识”,让更多眼睛盯住、更多双手管住农产品质量。

        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天罗地网”需要政府和社会共同努力,建立部门协同和公众监督的社会共治体系。一方面政府要起到主导作用,部门配合、上下联动,责任明确、无缝对接,形成一张巨大的监管网,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托底”;另一方面还要社会共同参与,采取有奖举报、鼓励公众和媒体监督等措施,解决监管部门“看不全、看不到”的问题。

        农产品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在推进社会共治方面也有着重要作用。过去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的信息都是点状分散的,生产者轻微或者影响小的失德行为很难得到有效惩罚,管理网有漏洞。信用体系则把生产者、消费者、政府、媒体等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信息串联起来,形成大数据,对诚实守信生产主体联合激励、对违法违规生产主体联合惩戒,让违法违规主体“一处失德,处处受限”。

来源:农民日报      责任编辑:       时间:2018/7/4 9: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