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热门关键字:畜牧业 特养 淡水养殖 海水渔业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益农时讯营口农业

营口盖州“第一书记”激活63个后进村

     以前的后进村现如今大变样了,村部变得宽敞、明亮了;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农忙时节打药、施肥走不进去,秋收时节农副产品运不出去坑洼不平的村路,现如今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引领村民们种榛子、养肉食鸡、种植反季水果、发展生态旅游……盖州市村民们无不感慨地说:“这些都得益于市里下派到村支部的‘第一书记’”。“送钱送物不如送个好支书。”按照省、营口市委创先争优活动的统一部署,盖州市在2011年11月和2013年3月分两批向盖州偏远农村下派“第一书记”。两批来至盖州市各条战线的63名机关干部担任后进村支部“第一书记”后,各自奔赴农村第一线,成为广大群众的“贴心人”、党员干部的“主心骨”、强村富民的“领路人”,让一面面鲜亮的党旗飘扬在广阔农村。

    精心打造服务型党组织“民生工程”、“惠民工程”,使村基层党建更稳定,经济发展更快速,农村社会环境更和谐,这是盖州市委选派“第一书记”的初衷。在后进村整顿工作中,盖州市级领导带头,盖州市直各部门党组织及“第一书记”深入基层一线,与村干部和基层群众零距离接触,通过开展广泛谈心谈话,共同过政治生日、年节走访慰问等活动,唤醒了村干部的责任意识,唤醒了党员的服务意识,有效化解了后进村班子成员之间、干部群众之间存在的误会和猜疑,进一步增强了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盖州市委通过发放征求意见函、召开座谈会、设置意见箱、热线电话等方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700多条,组织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走进群众、直面矛盾,动真情、办实事,解决了群众关心的行路难、吃水难等诸多问题,同时也让一部分因病致贫的党员群众重新恢复致富能力。

    “第一书记”们通过开展立项承诺,帮助村里办实事、解民忧,修路、架桥、开展环境卫生整治等,让后进村在短时间内有所变化,提升了村两委班子在村民中的威信。后进村相对偏远落后,多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不足得到明显改观,营口、盖州两级市委加大政策、资金倾斜力度,提供有力的支持;包村市直部门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深入基层一线解决实际问题,掀起了后进村建村部、修村路、清垃圾、筑河道,改变村容村貌的热潮。

    在“第一书记”到村后,盖州各市直部门高度关注,盖州市城建局、交通局、供销社、经信局等单位党组织多次到村,开展城乡对接共建。经过营口、盖州两级市委和各部门以及35名“第一书记”的共同努力,盖州市后进村经过2012年一年时间共新建村部11个,修黑色路面和水泥路面35.2公里,农村作业道70多公里,建桥涵12座,新修堤防14公里,加固堤防15公里,农村厕改400个,打大口井30眼,深水井24眼,新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5处,新建垃圾投放点11个,建冷库1座。这些实事工程改善了后进村环境,提高了群众的生活质量。

    针对经济发展滞后问题,盖州市上下共同帮助后进村理清发展思路,“一村一策”确定发展方向,“第一书记”们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当地农民结合实际确立了榛子种植、肉食鸡养殖、反季水果种植、生态旅游等产业项目14个。通过一年多的努力,盖州市后进村注册成立合作社4个,注册商标7个,建设农产品种植基地6个,水果专业村6个,农业示范区3个,养鸡、养羊基地2个,绒山羊养殖场4个,农业观光项目2个,扩建草莓基地1个。还原生态植树2万多株,举办农村外出务工培训2期,培训900人次,共开展农业知识大讲堂11讲,受益群众563人次,科技下乡6次,直接培训46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5万份,办理农民土地调整互换12批,涉及农户101户,土地470亩。

    截至目前,盖州市后进村在经济发展上出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势头,村班子带领村民致富的信心和能力大幅增强,产业规划不断完善,项目落实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梁屯绵延村、九寨三道河村、陈屯水峪村等一批后进村已经成为本乡镇经济发展先进村。

来源:营口日报      责任编辑:       时间:2013/11/27 13:1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