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
热门关键字:畜牧业 特养 淡水养殖 海水渔业更多>>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市场分析市场动态

当前我国大宗农产品进口存在的问题及面临的挑战

        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特别是进口持续快速增长,农产品贸易正进入全面净进口阶段。由于我国农业基础竞争力薄弱,加之缺乏有效的保护和调控政策空间,部分开放度较高的农产品大量进口对国内产业造成了较大影响。因此,立足国内确保粮食和大宗农产品基本供给,同时更加充分有效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既是我国农业发展战略选择的必然,更是农业发展现实的必然。

  一、大宗农产品进口继续增长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进口持续快速增长。在大豆、棉花及植物油进口持续高位增长,食糖和乳制品净进口大幅增加的同时,近年来主要粮食作物全部呈净进口,肉类进口加速增长,糖棉以配额外关税税率的进口增势强劲。2013年粮棉油糖大宗农产品净进口相当于大约8.8亿亩播种面积的产出。按播种面积当量计算,我国主要农产品进口量占国内产量比例达36%左右。

  (一)农产品进口增长持续迅猛,规模不断扩大 

  2001-2012年,我国农产品贸易额由279亿美元增加到1756亿美元,年均增长18%,其中进口额由119亿美元增长到1124亿美元,年均增长23%,每3年翻一番。2013年农产品进口额1189亿美元,虽然在上两年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增速有所回落,但仍保持了近6%的增长速度,进口动力依然强劲,贸易逆差510亿美元。

  (二)大宗农产品呈现全面净进口,农产品贸易正在进入新阶段 

  大豆、食用植物油和棉花进口首当其冲,持续快速增长。2001-2013年,大豆进口量由1394万吨增长到6340.5万吨;食用油进口量由167.8万吨增长到922.2万吨;棉花进口量由19.7万吨增长到450.2万吨。食糖、乳制品近年来净进口大幅增加,主要粮食作物全部转为净进口。食糖净进口自2010年开始大幅增加,由此前每年100万吨增加到2013年的454.6万吨。奶粉进口量由2008年的10万吨增长到2013年的86.4万吨。三大谷物已连续3年均呈净进口,谷物净进口量已连续两年超过1300万吨。此外,我国畜产品进口正在进入快速增长阶段,牛羊猪禽肉进口增势强劲,2013年肉类进口173万吨(表1)。我国正在进入大宗农产品全面净进口阶段。

  表1主要农产品净进口情况 

   

  (三)价差驱动型进口特征显著,棉糖以配额外税率进口增势强劲 

  2012和2013年我国食糖进口375万和455万吨,棉花进口542万吨和450万吨、大米(主要是籼米)进口237万吨和227万吨,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因为国内短缺,而是受国内外差价的驱动(见下图)。价差驱动下的大量进口,一方面导致了国内库存积压。预计2012/2013榨季我国食糖期末库存800-900万吨,2013/2014年度棉花期末库存将增至1200万吨左右,占世界库存量的60%。另一方面对国内价格形成了显著打压,进口价格“天花板”效应增强。受进口食糖价格的打压,2013年底,国内5大批发市场蔗糖均价跌破5000元/吨,广西甘蔗收购价不得不在年初每吨下调25元的基础上再次下调35元,广西蔗农净收入年损失40亿左右。

   

  进口棉花与国内棉花价格比较 

  棉花、食糖以配额外关税税率的进口增势趋强。2012年食糖以配额外50%税率的进口量达180多万吨,2013年进口达260万吨;棉花超配额进口实行有数量控制的滑准税,但也有以配额外40%税率的进口,2013年1-10月这部分进口量超过63万吨。三大谷物进口目前保持在关税配额承诺量之内,但按目前成本和价格上涨趋势,今后5-10年,内外差价将超过65%,届时以配额外关税税率进口将成为现实,这部分进口将完全取决于市场(表2)。

  表2三种谷物产品平均售价与总成本 

   

  二、大宗农产品进口的影响 

  农产品进口直接增加了国内有效供给,满足了快速增长的消费需求,缓解了农业对环境和资源的压力。但是,由于我国农业基础竞争力薄弱,加之缺乏有效的保护和调控政策,部分开放度较高的农产品大量进口对国内产业造成了较大影响,并呈不断加深和扩大态势。

  (一)对国内趋势价格形成打压和抑制,导致产业发展缺乏必要的激励和动力 

  大豆、植物油、羊毛、大麦、棉花的开放度相对较高,受影响最甚。由生产规模决定,我国的生产成本与世界主要出口国差异很大。大量进口使国内价格既不能随着需求的拉动而相应提高,也不能随着生产成本的上升而合理的上升。大豆种植比较效益因此不断下降(表3)。大豆生产萎缩,大豆的科研、推广、仓储服务等全部产业链都缺乏投入,影响深远。大豆进口还对其他食用油籽价格造成了打压,给利用冬闲田种植的油菜籽产业发展带来了日益显著的影响。

   

  (二)给农产品长期供给安全带来了潜在风险 

  2012年大豆自给率降到18%,食用植物油自给率降到不足40%。进口与外资进入相结合,削弱了我国产业控制力和定价话语权,使我们一方面不得不为这些国外企业的垄断利润付出昂贵代价,另一方面又很难对产业进行有效调控。

  如果说大豆等个别产业受到进口冲击后,还可以通过调整结构、腾出资源改种其他作物来减缓其实质性影响,那么在大宗农产品净进口范围不断扩大、进口量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农业调整结构的余地则非常有限,进口对国内产业发展的影响将更加广泛、更加深刻和更加直接。

  三、农产品贸易面临的挑战 

  立足国内确保粮食和大宗农产品基本供给,同时更加充分有效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既是我国农业发展战略选择的必然,更是农业发展现实的必然。关键是要确保农产品贸易与国内农业产业的协调发展,这将给我们带来挑战。

  (一)我国农业基础竞争力不足,关税保护和调控手段有限 

  农业是高度依赖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的产业,资源禀赋和农业生产规模决定了农业基础竞争力。尽管我国在劳动力密集型产品上有一定比较优势,通过适度规模经营、科技进步等措施提高农业竞争力有一定余地,但整体看我国农业特别是大宗农产品基础竞争力先天不足,与世界主要出口国存在难以克服的巨大差距(表4)。

  表4中美大宗农产品总成本对比 

   

  在基础竞争力不足的情况下,通过关税等边境措施加强对农业的保护是各国普遍做法。但由于入世承诺,我保有的关税等边境保护手段和调控手段已严重不足。我国取消了所有非关税措施,保留的直接进口调控措施仅限于关税和关税配额政策,而且平均关税水平仅15.2%,只有世界的1/4;粮食(玉米、小麦、大米)、棉花、食糖和羊毛进口实行关税配额管理,配额外关税最高为65%(表5、表6)。我国承诺动植物检疫措施和技术性措施将遵循科学、透明的原则并限于风险控制所必需,严格定义不可能是进口调控手段。以价格支持、投入物和投资补贴为内容的“黄箱”农业国内支持将维持在8.5%的微量许可水平之内。

  表5主要国家(地区)关税水平 

   

  表6中国主要配额产品关税及数量 

   

  (二)国内农业生产成本和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进口价格“天花板效应”不断增强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农资价格及物流成本进一步增加,农业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和环境成本不断提高和显性化,我国农业正在进入成本与价格快速上涨时期,国内农产品价格与国际价格差距扩大的趋势不可逆转。由于我国承诺的关税水平有限,配额外关税最高只有65%,当内外价差超过这一幅度时,进口价格将成为国内价格上涨的上限和“天花板”。

  一个产业没有合理的价格、没有获得合理的利润,不可能持续健康发展,高于生产成本的农产品价格至关重要。一方面是成本刚性上涨,另一面是进口价格天花板效应的增强,这将大大增加“要让农业经营有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的难度,给我国农业带来越来越大的挑战。

  (三)国际农产品市场波动性向国内的传导加剧,确保国内供需紧平衡和市场稳定的难度增加 

  随着进口的增加,国际市场波动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对国内生产和市场的影响进一步加剧。而我国农业生产规模小,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农产品供需平衡脆弱。由于缺少有效的关税保护,国内农产品市场与国际市场联动性较强,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的波动直接影响到国内生产的稳定。随着大宗农产品进口范围和进口量不断扩大,国际市场的波动性、不确定性、风险性将更加广泛更加直接地传导到国内市场,增加了保持供需紧平衡的难度,给国内市场和产业稳定发展带来挑战。

来源:中国农业外经外贸信息网      责任编辑:       时间:2016/9/14 13:11:00